7月15日下午,人民日报、新华社、触电新闻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来到开平,就开平市开展住家船整治的工作成效,以及上岸船民的安置情况进行采访考察。
作为“江门市河长制及碧道建设主题宣传报道”的其中一站,这次采访团在开平市区潭江江畔考察了开平市整治住家船的相关情况,并走访了部分上岸船民在祥苑新村的安置点,了解船民上岸后的生活情况。
开平水域众多,河网发达,在江河上进行水路货运曾是不少老船民的主业。时过境迁,如今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内河内江上的水路运输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仍有不少老船民选择住在船上,市区的“住家船”现象带来了诸多问题。
开平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祖华:“第一是不安全,发生台风时浪比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是不环保,因为他们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它也不便利,水电都没有的船上,特别天气这么热。不环保不美观,影响市区的市容市貌。”
为彻底解决住家船难题,开平市以问题为导向,将住家船专项整治列入河长制“有实”重点内容,将市区住家船整治工作与河长制工作紧密结合,开展市区住家船专项整治行动。
自2019年3月该行动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8月底,停泊在市区水域的217艘住家船已全部清理完成,涉及长沙、三埠、水口、苍城等镇(街道),整治完成率100%。
“这个专项整治行动整个过程市民都比较满意,零上访。船民上岸后,生活便利,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也很满意。这次整治行动,开平市筹集了1670多万元,共安置了192户,307人,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大的,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为了打造长效机制,开平市也出台了开平城区的河道管理办法,将河道当作街道来管理。”李祖华介绍说。
李祖华表示,对于上岸的船民,市河长办已协同各镇(街道)的相关负责人,通过提供廉租房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而对于缺乏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符合条件的对象也会将其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