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介】留住记忆 记住乡愁——开平民俗风情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开平传统民风民俗魅力,挖掘本土优秀的文化基因,进一步激励开平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平市博物馆特举办了《留住记忆 记住乡愁——开平民俗风情展》。展览分为7个部分:农耕、特色饮食、服饰、婚嫁、节庆活动、传统工艺、西风东渐,共展出文物及展品151件(套),立足乡土,立足近代,突出馆藏,让观众对侨乡开平的风情有个真情实意的感受。
第一部分 农 耕
新中国成立前,开平耕地轮作制度主要以早造、晚造、冬种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也是以双季稻兼冬种为主,并实行水旱轮作及旱地轮作制。上世纪50年代单造改双造及挣稿改翻耕;60年代则进行稻肥轮作制;70年代推广稻麦轮作及三季连作稻等。时至今日,单一的水稻种植业已拓展为稻、茶、果、竹、木等多种经营齐头发展的新型农业体系。
第二部分 特色饮食
开平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名厨遍布世界各地,2019年11月被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授予中国首个“世界名厨之乡”称号,直至现在,还有超过20万名开平人在海外从事厨师和餐饮行业。开平家宴以及传统民间小吃和节日特色美食,风味十足,如开平疍家宴、马冈鹅宴、侨乡时特宴、赤坎豆腐角、煲仔饭、马冈濑粉等,通过侨胞把开平的饮食文化带到海外,传遍世界。
第三部分 服饰
开平人的传统服饰多以唐装、土布为主。后来,华侨带回了一些西方和东南亚服饰。因此开平人的服饰样式和材质逐渐出现多元化。
第四部分 婚嫁
开平传统婚嫁都是奉父母之命,凭媒妁之言,一般经过相亲、文定、迎娶等过程,男女婚嫁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媒人介绍和自由恋爱结合,结婚年龄也以政府提倡的晚婚年龄为主。
第五部分 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开平的节庆活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以祭祀性、纪念性和庆贺性节庆为主,如赛龙舟、泮村舞灯、楼冈网墟、龙塘“抢花炮”、张桥真君宝诞、大梧村舞火龙等。
第六部分 传统工艺
开平的传统工艺主要以传统饮食加工工艺、编织扎制工艺、工具器械制作工艺为主,较突出的有马冈竹器编织、金声狮鼓制作、广合腐乳酿造、镇濠泥鸡制作等。
第七部分 西风东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平侨乡规模逐渐壮大。由于侨乡的关系,由华侨从国外带回的异域风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除了农具和服饰有所变化外,其他的摆设品、生活用品等都兼有不少舶来品,颇得华侨家庭的欣赏和喜爱,“西风”渐浓。这也显现了我国乡村接受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
开平民俗风情,是开平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更是开平人民智慧的结晶。来吧,走进开平市博物馆,踏上“文化之旅”,来观看一场富有开平情怀的展览,感受侨乡开平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