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平图书馆 > 本土文化 > 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濠泥鸡
发布日期:2020-12-24 16:53:14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简介
广东江门市开平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在镇濠、茂竹两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用一小长工,是个孤儿。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在发愁,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聚拢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孤儿便拣好了。又有一次,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派出匪徒扮成“奄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发出鸡叫声为号,外攻内应。谁料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奄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引劲长啼,霎时间满村公鸡啼叫响应。“奄鸡佬”连忙掐死小公鸡,点燃草堆。
   孤儿听互鸡叫出来,便大呼捉贼。此时夜末深,人末睡,听见喊声纷纷赶来,把“奄鸡佬”当声场捉获。村外的匪徒听到人声鼎沸,知道计谋暴露,急忙撤走。后来“奄鸡佬”供出真情,村人惊叹不已,把小公鸡厚葬了。孤儿用泥搓成小公鸡,寄托哀思。村人见了,也纷纷搓起泥鸡来,来互相比较、争胜,代代相传,几经改进,越做越精巧。用手推咯咯地叫,用口吹喔喔地啼。流传到外地,人见人爱,生意人争着前来收卖、定购,制作泥鸡便逐渐成了两村的传统工艺副业。 制作泥鸡,春天挖泥,用木槌捣炼后,放进锡模压成鸡头、鸡尾两部分,晒干备用。
   鸡头部分有一横膜,中有小孔,留来插哨。闲时制竹哨,把小篱竹裁成几分长一截,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成。入冬时插哨,即把竹哨插进鸡头横模,再用牛皮纸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成品。泥鸡头部下前方有一小孔,尾部左侧也有一小孔。用嘴对尾部小孔一吹,泥鸡便引劲啼唱,形状与声音和真鸡异。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工艺之巧,令人赞叹。难怪华侨、港澳同胞也爱捎几只出去,作家乡特产馈赠亲友。

分布区域
镇濠泥鸡的制作主要分布在水口镇联竹村委会镇濠村、茂竹村。

历史渊源
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在镇濠、茂竹两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用一小长工,是个孤儿。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在发愁,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聚拢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孤儿便拣好了。又有一次,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派出匪徒扮成“奄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发出鸡叫声为号,外攻内应。谁料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奄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引劲长啼,霎时间满村公鸡啼叫响应。“奄鸡佬”连忙掐死小公鸡,点燃草堆。
   孤儿听互鸡叫出来,便大呼捉贼。此时夜末深,人末睡,听互喊声纷纷赶来,把“奄鸡佬”当声捉获。村外的匪徒听到人声鼎沸,知道计谋暴露,急忙撤走。后来“奄鸡佬”供出真情,村人惊叹不已,把小公鸡厚葬了。孤儿用泥搓成小公鸡,寄托哀思。村人见了,也纷纷搓起泥鸡来,来互相比较、争胜,代代相传,几经改进,越做越精巧。用手推咯咯地叫,用口吹喔喔地啼。流传到外地,人见人爱,生意人争着前来收卖、定购,制作泥鸡便逐渐成了两村的传统工艺副业。
   在以前儿童玩具缺乏的年代,泥鸡曾经是乡村儿童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每到大年初一,开平乡村到处都是“咯咯”的泥鸡叫啼声,孩子们拿着最心爱的泥鸡做着各种各样的乡间游戏。当时镇濠、茂竹的村民都会制作泥鸡,并把这作为务农之余经济效益较好的补充之一。因为每到农历年关,来自台山、鹤山、恩平、新会、新兴、开平其他镇的商贩便前来收购泥鸡作为年货销售,一些华侨还专程购买几十只带到国外去。余下的泥鸡,村民则挑到水口镇摆卖。
   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大年初一是鸡日,大家为了取“好世界”的谐音,因此当时的家长都喜欢在新年的时候买泥鸡给孩子们玩。而泥鸡色彩斑斓,也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玩具品种也丰富起来了,泥鸡由于玩法单调、保存时间短(泥做的,一般只能放置几个月,而且一掉到地上就碎了)就逐渐衰落了。到今天,茂竹、镇濠两村只有冯福老人两夫妻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在新年的时候有所制作

基本内容
泥鸡在当地称“咯咯仔”,靠一张伸缩的牛皮纸连接,一拉一伸能发出“咯咯咯”的鸡叫声。泥鸡身上有两个气孔,一个在泥鸡的右眼,能吹出不同的鸡叫声。另一个在泥鸡的屁股里,孔比鸡头上的大数倍,用嘴吸气发出另一种鸡叫声。用手指盖实鸡头的小孔,双手分别抓住前后轻轻拉压,泥鸡便引颈啼唱。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咯咯声。整个制作过程分为18个工序,主要包括:
   1、铸锡模
   用锡铸成鸡的模型,分为鸡头、鸡尾两个部分。鸡头、鸡尾又各由两块锡合成,可分开。锡模的尺寸大约是长7公分、宽3公分、高5公分、直径2.5公分。
   2、制泥模
   先在田里挖泥,用木槌捣实后,放进锡模压成鸡头、鸡尾两部分,晒干后从锡模中剥离,成坚固的毛坯备用。
   3、制作鸡头
   制作者在鸡头毛坯的右眼和咽喉处各开一个小孔,主要用于吹气发声。咽喉处的小孔要比右眼处的大出数倍。鸡头毛坯内部留有一横膜,中开有小孔,留来插哨。
   4、制作鸡尾
   制作者在鸡尾土坯的右侧开一个小孔,用于吹气发声。
   5、制作竹哨
   把小篱竹裁成10多厘米,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成。把竹哨插进鸡头横膜,吹气时竹哨响如鸡叫。
   6、连接鸡头、鸡尾
   用牛皮纸糊上用糯米和粘米粉煮成的浆糊,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泥鸡。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制作泥鸡的主要器具和设施:
   1、鸡模制作
   木头、刻刀、锡、电插座、熔炉、盆、黄泥、木槌。 锡模的尺寸大约是长7公分、宽3公分、高5公分、直径2.5公分。
   2、制竹哨
   小刀、小篱竹、胶叶片、木桌。
   3、泥鸡成型制作
   玉扣纸、牛皮纸、糯米、粘米粉、浆糊、瓷碗、竹片、色釉(红、黄、绿三色)、光油、毛笔、油刷、砂纸。

传承谱系
泥鸡在开平联竹村委会的茂竹、镇濠两村有两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一度成为两村农业以外的最主要的经济补充来源。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制作泥鸡,都卖泥鸡。泥鸡的制作技术也代代相传,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心灵手巧的福伯夫妇,联手能制70多只,相比村人一般制作30只左右,显得更加能干。
   但随着泥鸡经济利益较差,相比其他经济活动回报也过慢,渐渐地,当地村民都放弃了泥鸡制作,甚至他的儿子也不愿意继承这一手艺。
   目前茂竹、镇濠两村除了冯福两夫妇还作为一种爱好在制作泥鸡外,他的儿媳妇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不仅认真地向公公学习整个泥鸡的制作工艺流程,还特意到五金厂花了500多元打造一个更加逼真的泥鸡模具。并且除了春节前帮助冯福制作泥鸡外,平时还到广州、江门等推介这一有特色的传统玩具。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