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在每年的中秋节,有一个舞草龙的风俗。虾边村的村民,每年中秋节,便用三百多斤的稻草,用麻绳扎成一条四十多米长的大草龙,以两支手电筒点缀为龙眼睛,并在草龙身上插满点燃的大香,龙身下用竹枝丫托住草龙,在中秋节的晚上由三十多个男青年托着竹枝将草龙舞动。并伴有龙珠醒狮,他们敲响锣鼓,游村穿巷,燃放鞭炮,极为热闹。
虾边村舞草龙的风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村中的先民们随着中原人南迁开发珠江三角洲的移民潮,将中原的龙文化带到了此地,并以此地出产的稻草作为制作龙的材料,延续了华夏先民对龙的敬崇,他们以舞草龙来表达自己的信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寄注在舞草龙的活动中表达出来,成为了虾边村代代相传的传统节目。
虾边村的舞龙活动在周边的四条村庄和百合墟举行,活动的时间是每年中秋节的晚上8时至11时,舞龙活动完毕后,将草龙烧化,俗称为龙上天,舞草龙活动便告完成。
虾边村的舞草龙活动,在祈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并大大增添了中秋节的热烈气氛,为歌颂盛世升平,社会和谐,振奋人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布区域
开平市百合镇地处开平市中部,东距三埠镇23公里,东北与赤坎镇接壤,南与台山市,西与恩平市毗邻,境内为河谷,小丘陵地区,镇人民政府驻百合墟,辖上洞,中洞,茅溪,茅冈,松朗,桥上,齐塘,北降,厚山,马降龙,儒东,儒西,儒北,百合墟14个管理区,216条自然村,人口28787人,旅居海外华侨3.83万人,港澳同胞1.71万人。全镇总面积66.1平方公里。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广州至湛江公路自东至西穿越全境。潭江自西向南流过。
舞草龙活动分布在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及周边的村庄和墟镇。有:虾边村,永安村,治安村,东社村,西庄村和百合墟。
历史渊源
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舞草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年,从中原一路南迁而来的先民们,在虾边村定居下来,开发了这一带的荒地,种植水稻。同时亦带来了中原地区流传了数千年的龙文化,他们在每年的中秋节,以本地收成的干稻草为材料,扎成草龙,插上香火进行游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生活幸福,这个风俗一路沿袭下来,数百年来不曾间断,从而形成了这个歌颂升平,歌颂和谐的传统节目,让中秋节充满了绚丽的龙文化色彩。
基本内容
虾边村草龙的制作方法:
首先,以猪仔笼和榕树杈作龙头的内部材料,取一条四十多米长的麻绳从龙头一直延伸到龙尾作为草龙的龙筋,再用一大榕树枝作为龙尾,这样,草龙的内部就基本成形;
接着,用干稻草绕龙头,龙筋,龙尾绕扎成约30公分左右直径的龙身,龙身的大小直径由龙头一直往龙尾递减;
草龙扎成后,在龙头的龙眼部,和口部插入3支电筒,供舞动时作发光用途;
再在全条草龙身上每隔约1.5米用一个竹杈托住,以供舞龙者擎起龙身舞动;
草龙在将出发舞动前,在草龙全身插满点燃的大香,便形成一条鳞光闪闪的长龙了;
草龙制作完成后,还需配备一颗用来引导火龙前行的龙珠,其制作方法是:以一支约一米长的短竹,竹枝顶端插入一个柚子,再在柚子上插满点燃的大香,抓住竹杆作旋转,便可看到一下火亮的球状龙珠了;
中秋节的晚上8时,当万事俱备后,一声锣鼓响,三十多个男青年进入角色,每人抓起一个龙身上的竹杈,将草龙舞动起来,只见龙珠滚动在前面引导,龙眼亮光闪闪,龙身火鳞翻动,龙首高昂,龙身翻滚,龙尾摆动,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便游动起来,顿时,锣鼓喧天,炮竹齐鸣,一片热闹的气氛;
巨龙沿村子游行,拜过社坛,拜过村庄,穿村过巷,如是者经过百合墟,永安村,治安村,东社村,西庄村。周围家家户户的村民们纷纷出来,摆上供品,点燃炮竹迎龙,以祈求健康平安,把中秋节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
在舞火龙的同时,还伴有醒狮,呈现出一幅龙狮共舞图;
到了晚上11时,火龙完成了使命,村民们将火龙烧化,称之为龙上天,才宣告中秋节舞草龙活动的完成。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制作虾边村舞草龙的主要器具和材料:
竹刀,榕树杈,竹枝杈,猪仔笼,手电筒,电池,麻绳,干稻草,大香,柚子,打火机,榕树枝,锣鼓,钗,炮竹。
传承谱系
舞草龙一般是由村民互相口、手相传,代代传承下来,现在虾边村舞草龙的代表传承人是关泽超,男,1939年7月出生,1949年开始从事舞火龙活动,其师承是一位叫陈伯的师傅,传承关系为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