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新风龙舟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水口新风村委会新风龙舟已出队参加江门举行的龙舟赛事。如今,西溪村的一位村民家中,还珍藏了一个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西溪龙舟活动纪念章,上面刻有西溪龙神荣寿百年纪念的字样。这枚纪念章,见证了水口新风龙舟活动成事的悠久和兴盛。
西溪村的老人们说,相传该村按照风水理论,是属龙地,故每年都举行龙舟活动,亦有祈褔的意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安康。水口新风西溪村地处潭江之滨,龙舟活动得天独厚,有地利优势,因此慢慢发展起来,成为当地一民间盛事。
从每年的农历四月开始,首先由筹备活动的龙舟会召开工作安排。四月初八,龙舟会的人员高举龙头与龙尾,从晚上十二点开始,逐家逐户逐巷将新风村委会西岗村等7条村游遍,称为“游龙”。次日,便将往年藏在江中淤泥的龙舟从水里抬起,为之“龙舟起水”。龙舟起水后,进行刷油,油漆干后,再将龙舟放入水中。这项工作称为“龙舟下水”,然后再进行龙舟划舟训练,以备五月初一出队参赛。这段时间,便可见江面上龙舟飞快穿行于水中,舟上鼓声咕咚,号声划一,健儿们奋力划桨,如进入比赛状态。
到了五月初一,龙舟准备出征参赛,要进行“旺龙”拜祭仪式。村中家家户户的人往停放龙舟的海边向龙舟朝拜,并请喃参与活动,对龙舟进行点睛。点睛的方式是用公鸡的血点在龙头的眼睛上,同进宣读龙舟活动捐款者的芳名,旺龙仪式才宣告完成。旺龙仪式完成后,龙舟便在健儿们整齐的划动下,喊着号子,按着龙舟上的鼓点声,出队参加龙舟竞赛。待赛事完毕后,又将龙舟重新放入江底的淤泥中存放,待来年再用。这个过程称为“龙舟返寓”。这样,一年的龙舟活动便告完成。
杜冈冲澄龙舟
杜冈龙舟赛主要在长沙杜冈、冲澄村委会一带的村落举行,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开平市政府每年都举办全市性的古式龙舟竞赛,更加激发了杜澄龙舟的发展,各村纷纷成立龙舟会,筹集资金购买龙舟,组织桡丁进行训练,参加端午节举行的龙舟大赛,从而促进了民间龙舟活动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杜澄地区已以拥有10条龙舟。
杜澄龙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端午节举办龙舟赛的活动,原先是荆楚一带盛行,以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随着杜澄地区的先民们迁入到此地居住,开发当时被称为南蛮的蛮荒之地,同进也带来了端午节举办龙舟赛的活动。特别是到了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杜澄地区的族老们筹款购置了两名为“金龙”“银龙”的大龙舟,使杜澄地区的龙舟活动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据了解,制作大龙舟的材料为坤甸木,其中一支使用至今。
杜澄龙舟的活动,每年从农历四朋初八开始。首先,龙舟会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分配工作,发动海内外的村民捐款,筹备龙舟活动的经费。各村的热心人士抬着箩逐户收集捐米、捐钱。晚上,龙舟会的人员抬着龙头,龙尾,到各村各巷进行“游龙”,正式拉开龙舟活动的序幕。
次日,龙舟会人员将往年藏入江水下淤泥中的龙舟抬起,这个活动成为“龙舟起水”。龙舟起水后,将龙舟用油漆进行全面刷油,进行保养工作。待龙舟的油漆干后,便将龙舟放入水中。这个活动称为“龙舟下水”。龙舟下水后,龙舟会的人员便进行划舟训练。每条龙舟可同时容纳六七个桡丁,大家在龙舟鼓有节奏的催促下,一起奋力划动船桡,一直进行紧张、划一的动作,直到龙舟终点冲刺。
龙舟准备出发参加比赛前,还要举行一个龙舟的仪式:龙舟从埋藏的淤泥中“起水”后,请喃墲用鸡血为龙舟点睛,以保人口平安,顺顺利利。赛事完毕后,全村男女老幼要在一起举行欢庆活动,共吃龙舟饭。事后,再将龙舟放在江底淤泥中收藏,以备来年再用。这样,一年的龙舟活动才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