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平9个项目(单位)、16个作品、2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等授予奖项或荣誉称号;57个项目(单位)、53个作品、6个案例、13人次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文联等授予奖项或荣誉称号。“碉楼下的党课”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开平元素”1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开平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验收,并获评2022年“影响中国传媒”融媒体建设示范单位、2023全国优秀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综合影响力TOP10;先后打造了广播剧《人民的红线女》、粤剧《碉楼》、话剧《碉楼•寒燕归巢》、长篇小说《金墟》等不同门类文艺精品;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累计接待游客超228万人次……
开平市人民公园 邝永富摄
过去5年,开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举旗帜 聚思想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听我讲故事,讲讲‘七壮士’,不屈不挠又威武……”在开平市实践中心,开平卖鸡调代表性传承人梁淑苗老师正在带领观众用竹板打拍子,合唱独具特色的《南楼英烈颂》(卖鸡调),现场观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
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主张,以生动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田。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在南楼纪念公园讲党课,寄语党员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
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关键少数”,推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开平市持续抓实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共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超2300场次,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推动基层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注重生动鲜活,推动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
今年以来,开平市持续发挥全国“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碉楼下的党课”品牌效应,以“乐”“舞”“颂”“赏”等艺术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同时,深化“碉楼下的党课”基层宣讲品牌建设,延伸打造了“碉楼下的艺术党课”及线上精品党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宣讲共3000多场,覆盖群众超40万人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群众喜爱。
创新形式载体,理论传播广度不断拓展——
今年,开平大力推广应用“学习强国”平台,开通“学习强国”开平融媒号,打造令人眼前一亮、传播广泛的新媒体作品;“碉楼下的党课”微视频“碉楼下的党课”进校园项目先后获评省级奖项......
一场场深入群众的宣传宣讲,一个个扎根基层的思政讲堂,无一不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昂扬斗志。
明导向 强指引
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
社会冷暖记者先知,寒风细雨始终坚守。回看开平新闻工作者的这5年,会议现场、田间地头、重大活动一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印记皆有他们的见证、记录与传播,他们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2023年端午节,开平市龙舟邀请赛在潭江河道鸣锣开赛,约200万人次通过线上平台观看赛事直播
纵深推进融媒建设 唱响开平火热实践——
近年来,开平朝着全方位、一盘棋、内外兼“融”方向纵深推进融媒体建设提质增效,既致力于打造重磅力作,奏响党的时代新声,又主动顺应媒体融合之变,纵深挖掘打造有温度、有价值的新媒体作品,全力构建开平“大宣传格局”,凝聚网络强大“政能量”,生动展现开平火热实践。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等多家媒体聚焦开平市行政区品牌建设工作
一是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平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以及省“百千万工程”示范、行政区品牌建设等主题,策划推出《实业立市》《爱•开平》《榜样开平》《高质量发展 开企新未来》《奋战百千万 “开”创新示范》《绿美开平》等专题专栏,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全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切实把宣传“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不断加大“攻大报、上头条”力度,主动出击争取央媒、省媒聚焦开平,开平新闻高频亮相上级媒体,央媒、省媒报道开平稿件从2018年前五年不足3000条,到近五年超万条,增长超300%。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把握传播发展趋势 着力做强品牌流量——
今年,开平准确把握新时代媒体传播发展趋势,横向融合媒体资源、纵向融通传播渠道,着力做强品牌流量,在江门四市三区中率先设立“K视频”融媒体工作室,坚持互联网思维,策划组织制作有传播力的网络传播内容,推出《小侨带你看开平》《开平融媒小主持说二十四节气》等“潮”味十足的短视频系列产品,有效提升新闻产品到达率、阅读量。
不仅如此,“开平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获评2023全国优秀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综合影响力微信TOP10;“看开平”APP获评2023全国优秀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综合传播力客户端TOP10。
育新人 扬新风
新时代文明之花绽放侨乡大地
“我参加了五次创文进社区的活动,发现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和谐文明,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美丽开平志愿服务队队长关中平兴奋地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浪漫的古诗、优美的旋律,亲子家庭的共同吟唱响彻活动现场。近年来,一场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明实践活动,滋养着每一位开平人的心,文明之花在侨乡大地缤纷绽放。
开平市承办2022年江门“中国侨都·书声荡漾”——“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活动。 董有逸摄
开平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得到进一步涵养,为开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能。
“选树模范”突出价值导向 文明培育走深走实——
开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江门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累计选树各级各类“身边好人”、道德模范346人,其中“中国好人”1人、“广东好人”6人,新风正气更加充盈。
“文明行动”突出为民导向 文明创建稳步推进——
开平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最美家庭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实现城市“颜值”“内涵”双提升;创新实施“创文微实事”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创新推出文明大家谈、文明大家行等文明创建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覆盖群众约50万人。
用舞蹈传递文明新风!开平市举办“家在开平·文明起舞”2023年健康舞大赛
“品牌项目”突出服务导向 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开平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完善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圈”,创新推出微视频“探站•文明实践在开平”展示推广文明实践阵地工作成效,获得省文明网高频转发,得到省文明办肯定。开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各级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具有侨乡特色的文明实践“结对矩阵”。打造“碉楼下的艺术党课”“悦读开平 书香侨韵”等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超5000场,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塑品牌 强实力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平样本”
新编粤剧《碉楼》巡演、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公演、侨乡“土生”剧本作品电影《神秘家书》开机拍摄......近年来,开平市充分挖掘侨乡丰厚资源,深挖开平本土华侨文化,打造出一系列文化艺术精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开平样本”。
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新编粤剧《碉楼》巡演在广州启动
今年,开平组织举办了“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新编粤剧《碉楼》巡演、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公演等活动,展示侨乡文化“双创”新活力,得到省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宣传部等好评。
开平本土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亮相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
放眼开平,五彩缤纷的文化活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随处可见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其中,长篇小说《金墟》荣登第七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话剧《碉楼·寒燕归巢》荣获“戏剧中国”2022年度优秀剧目、优秀编剧、最佳导演及优秀演员奖,获评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文学奖三等奖、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三等奖;广播连续剧《人民的红线女》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评析连续剧一等奖;散文《双族之城》荣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红色传奇颂“两梁”》荣获2021年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一等奖;纪实文学《万里赴戎机:五邑华侨抗战实录》荣获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160多件文艺作品获得江门市级以上奖励。
同时,随着文旅产业强劲复苏,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颇具“侨”特色的文旅品牌持续火爆。开平乘此“东风”,致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马降龙碉楼村落等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内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休闲度假项目赤坎古镇投入运营,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建设顺利推进,成功引入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在地创生”系列等精品项目。
广东首家先锋书店——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运营,缕缕书香融入“世遗”之乡,筑牢乡村振兴“精神粮仓”
此外,开平还积极打造“影视梦工场”,开平本土院线电影《神秘家书》圆满杀青,蚬冈镇出品的微电影《侨心记》荣获首届“香港国际网络电影节”最佳乡村振兴短片奖。
“侨”是开平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开平最重要的城市基因。如今,经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平侨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愈加光彩闪耀。
聚侨心 汇侨智
构建海内外开平人精神家园
近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湾区考察团走进开平,45名海内外华文媒体代表实地探访侨乡文化,深入感受开平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后纷纷表示,此次实地调研使他们对开平有了更具象化的了解,未来将通过多种方式向更多海内外朋友呈现开平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实践新貌,展示开平的魅力与风采。
国内外华文媒体大咖在开平采风。 陈枫 摄
当前,如何发展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给予我们的重要考题。
开平抢抓机遇、主动担当,借力江门“海外华文媒体联盟”和刚刚揭牌的“中国侨都国际传播实践基地”等平台,配合做好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大湾区调研行”“港澳媒体湾区行”“海外华文媒体湾区行”等大型采风活动,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2023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举行
对外传播能力不断加强,开平故事更加生动。高质量承办好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组织举办2023侨都拉美文化节“拉美之夜”,积极对外宣介开平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和“聚侨引智”行动、以文化赋能全域旅游取得的累累硕果,助力侨都江门提升国际影响力;创新表达侨乡文化神韵,连续两年作为江门唯一直播点,参与央视“千秋家园 浓情端午”“月是故乡明 侨乡念团圆”“上元佳节 灯火良宵”等系列直播节目,连续两年策划推出云赏端午龙舟直播活动,103万开平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与全球华人一同共叙乡愁、共情传播,构建全球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唤醒新一代华侨的文化自信与认同。
时光无言,山河为证;守正创新,再谱华章。站在新征程上,开平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在坚信笃行中下功夫、在走深走实上见实效,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开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