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埠街道紧紧围绕开平市委提出的“创新引领、主动作为、协同奋进”工作主线,开拓创新、奋勇当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主要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治理与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建设,提高“三防”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夯实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设置各村委会的公共服务站,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通道;全面建设宜居新农村,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加村民收入,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上新台阶,构建和谐幸福新三埠。
一、狠抓“三防”工作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三防工作尤其是防汛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一直以来,三埠街道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开展三防专项检查工作,落实各项防汛工作和三防责任制,完善三防预案体系建设,全力投入防汛防旱防风工作,确保街道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埠街道把三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防工作领导小组,按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落实辖区堤围、排涝站等防汛设施的管护责任制。通过认真分析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估计气候异常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高度防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
三埠街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对三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下一阶段防汛工作进行部署。结合直联工作,由驻村干部深入开展三防知识宣传,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的三防值班制度,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全面掌握辖区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特别是加强对辖区内各自挂钩联系的堤围、排涝站等防汛设施进行汛前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度汛。比如每遇台风暴雨,三埠街道办事处必定加强对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工程的检查和防守工作,使一些隐患和险情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
为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三埠街道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仍拨出一部分资金购置了橡皮艇一艘、化纤袋10000只、柴油抽水泵2台和救生衣等防汛器具一批,存放于防汛仓库室,由专人看管,随取随用。并明确要求各村配备一定量的常规防汛物资,由水库管理员专管,随取随用。此外,石海堤围、簕冲堤围以及三围堤都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沙石,以备抢险。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宜居新农村
三埠街道不断加大综合整治,营造农村宜居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三埠街道初步形成了环境优美舒适、文化特色鲜明的侨乡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用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以名村示范村和标兵文明建设、卫生村创建活动为抓手,重点以村庄整洁工程为突破口,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省、江门市、开平市级“名村示范村”、“卫生村”、标兵文明村、乡村公园等亮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仅去年,三埠街道就投入30多万元完成燕山村委会大塘村名村示范村(标兵文明村)建设;分别投入12.5万元进一步完善南山檀香村及仁亲新巷村的名村示范村建设;投入15万元完成仁亲新巷村文明公园及迳头山顶公园建设;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4个(石海东南盛村容村貌建设、燕山大塘村文化楼建设、三围西岐堤路面硬底化、南阳里村容村貌整治),共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近70万元。
此外,三埠街道投入近150万元,完成了南环路沿线农村9.6公里河道一期工程及三围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投入约70多万元实施石海堤沙湾段的修复加固工程、迳头龙兴、朝阳,三围冲间、田龙4个三面光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街道农村基础设施面貌,解决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瓶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严格规范“三资”管理,维护群众权益
通过资产交易的公开透明,能促进集体资产增值、农民增收,这是最直接,也是农民群众最为称道的成效。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开平市农业局的统一部署,目前,三埠街道已完成了对全街9个村(居)委会及4个城郊居民区全面开展村集体银行账户清查登记工作,率先全面推行“村财通”创新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管效率以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此外,三埠街道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及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进一步摸清了“三资”管理的范围、对象,准确掌握各村(居)委会的“家底”。三埠街道辖下18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185个参加了本次“清产核实”。大部分单位已按规定上传了“清产核实”工作表,并录入平台。




